🐳 📖

只是为了,爱,爱,爱

📆 2021-02-14

🏷 观念

🖍 在孤独中体会真正的爱。

🏂 正文 👇

“海瑞拉夫人,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不离开那个一无是处的男人呢?”
“你也许会觉得我太蠢了,但我喜欢托尼,我爱他。”
“该死的爱情。”

这个 ✨ 亮闪闪 ✨ 的标题是从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这部 ✨ 亮闪闪 ✨ 的短篇小说集“窃”过来的。


是的,“这世上所有的生灵都仰仗着爱的鼻息,没有爱,即使那能存活下来的,也不愿苟且”。
是的,“又瞎又蠢的爱呵,你对我的眸子干了什么,以至它们视而不见?”
是的,“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

于是,我们追问:到底什么是爱?

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恋人之间的爱,夫妻之间的爱,对于国家的爱,对于宗教的爱,等等。那么这些形形色色的爱的基本一致性是什么?爱是一种冲动,是人心中一种强烈的给予和行善的愿望。就好像喜欢是一种需要,给予是一种获得。我们通过对他人不求回报的付出,希望达到自我完善。我们有爱人的需要,也有被爱的需要。爱根本就是利他的,慷慨的,它不同于欲望,欲望根本就是自私的和索取性的。爱的动力是慷慨和仁慈,是给予他人,而欲望的动力是自私和索取,是为自己得到什么。

那么,什么是好的爱或者说善的爱?

亚里士多德说互相交往的过程中,人看重三件事:有用的事;令人愉快的事;本身卓越的事。由此可以引申出人际关系或交往的三种类型:
一, 以功利为基础的关系。比如生意,政治联盟。还有传统婚姻。传统婚姻更突出的体现了其社会功能,比如维系两个家族的关系,家族财产和血脉的继承。传统婚姻受到一系列传统习俗和制度的约束。而现代的婚姻则是靠爱情的纽带系在一起。
二,建立在快乐基础上,以享乐为目的的人际关系,比如,性爱慕,迷恋,聚会等。
三,基于人本身之优秀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亲善的友好关系。
前两种基于功利和愉快的人际关系不能归于爱,虽然看起来它们可能与真爱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非常表面,是一种有来有往的公平交换的关系,这些关系相对于爱来说是很靠不住的,它们根植于欲望,它们是不确定的,而在爱中,我们的付出是不需要回报的,所以爱才是深切而可能持久的。

正是这种相互欣赏,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善的爱。我们孤零零的失落在这世上,爱驱使着我们找到彼此,于是我们的灵魂融合,于是我们因为彼此而再次完整。

在爱中只是付出而不求回报,只是希望其本身可以更好。正如蒙田所说:“真正的友谊是我对朋友全心全意,而不是竭力让朋友对我言听计从,为朋友服务令我高兴,远胜过朋友对我恩惠有加,而且,我宁可朋友善待自己,胜过善待我”。

善的爱,因为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只有你自尊自爱,才可能拥有真爱。一个人除非有自尊,真正深刻的自尊,他才会尊重其他人,才可能真正的爱另一个人。当我们爱上谁,我们也会自重自爱,希望照顾好自己,希望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因为我们希望被爱,以及希望享受爱的欢愉,享受友谊的快乐,与爱人出双入对,朝夕相处,分享人生。

爱需要良好的沟通。

人类需要爱是人性的深层需要,因为我们都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我们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只是彼此利用,而是要彼此贡献欢乐,彼此交流想法和感受,我们需要分享彼此的生活。如果没有交流,爱和爱的交融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爱的沟通,没有交流,没有心灵的对话,没有实现爱的种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将茕茕孑立,像动物一样彼此隔绝,尽管动物可能也成群结队,只有相爱之人的交流所产生的爱的交汇,才能克服我们人的隔膜和孤独。

同时这里也存在三种不良的爱。

  • 贪财;
  • 骄傲;
  • 浪漫之爱;

贪财是爱错了对象。我们应该爱值得去爱的东西,比如上帝或人,而不是物。贪财会扭曲人性,阻碍人类的爱。财富可能会满足我们暂时的物欲,但是我们的物欲却可能因为暂时的满足而继续膨胀得无以复加。如果你不加克制只是一味的满足它,那么你终将被其扭曲,奴役,直至吞噬,失去人性。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财富,更多的将其看做有限的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手段和保障未来的手段。而不是值得我们无限制追求的东西。财富所能带来的快乐也不是可以无限制增长的。达到一定的程度,它对于提高我们的幸福感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所以它不值得我们盲目的迷恋和无限制的追求。

骄傲以致成为自恋,严重阻碍了我们爱别人或成为别人所爱,这样的自爱后果常常是孤独和彻底的冷漠;虽然,即使是最自卑的人可能也常常会高估自己,但是这只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的,我们自身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当我们越是无知的时候,越可能会过度自信,洋洋得意。而当你有幸可以一窥更大的存在的时候,你才会察觉自己所知,所识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应该在这种“越进步越无知”的境况下保持谦卑,时刻认清自己的渺小,这样你才能感恩和珍惜别人对你的善意,才能怀着“进一寸有一寸的欣喜”之心态,探索未知。

对于浪漫之爱的批评同时来自神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神学上把浪漫之爱视为对人的过高估计或把人理想化,就仿佛人是神一样,是什么值得崇拜的东西;而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的心理学认为,浪漫之爱是少男少女抬高性对象或对性对象的理想化,注意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所有的爱都是性爱,或者由性爱升华而来的。他说道:“青少年尝试把非感官的神圣之爱和感官的尘世之爱结合起来,他们通常会由于高估对象或把对象理想化而受挫,这时那种倾向于直接满足性的功能可能完全变成次要的了,如一个年轻人的感性情感经常会发生的那种状况,自我变得愈来愈谦卑,对象则变得愈来愈高贵,直至最后对象完全掌握了自我的自爱,这样一来出现的一个十分自然的后果是,自我做出了自我牺牲,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不愉快的和无法得到满足的爱情中,着迷的关系在于某人的全情投入,无以复加,对所爱的人,完全丧失了自我。”浪漫之爱或青春之恋毁坏了人的自尊心,人的正常的自尊。因为没有这样的自尊,爱不能长久地忍耐,也就毁灭了爱情本身。

作为爱情坟墓的婚姻。

现代的婚姻制度和过去的婚姻制度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它更少功利性的目的,而主要是靠两个人的爱作为纽带来维系的。从因为爱而结合的两个人,到步入婚姻。开始了更紧密,更少浪漫,更多琐碎的生活。曾经的“红玫瑰”可能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曾经的“白玫瑰”也变成了“桌上的白饭粒”。这种爱在形式上从炙热到平淡的转变,是婚姻的一个自然的过程。

善良是维持婚姻的基础,其重要性相比于责任心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当双方面对越来越大的诱惑,而各自或其中一方有能力获得这些诱惑的时候。因为归根到底这种基于爱的排他性和建立良好的社会结构而为其所是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反人性的。以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我们看作是单纯的猴子,男猴子更倾向于通过“广播种”来延续自己的基因,而对于女猴子则不同,因为她需要承担繁衍后代的几乎所有沉重的工作,怀胎,生产,喂养小猴子。所以她可能会更谨慎,更希望可以在此期间有可依靠的男猴子。这种生物学倾向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就如同其他的动物性一样,是我们复杂人性的组成部分。善良,或者说出于不想伤害,或者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对方坚实依靠的强烈愿望,抑制了这种人性,产生了使婚姻得以维系的动力。

仅仅得以维系,只是一种消极的婚姻状态。更积极的婚姻关系要求保持宽容的心态,和可以随时敞开心扉的沟通。通过宽容来原谅各自的差异,通过沟通来交流思想,化解矛盾。此外还需要为实现沟通所达成的一致的结果而做出改变的意愿和行动。就是通过这样的不断磨合,才能最终达成更加默契,更加轻松愉悦的相濡以沫,赌书泼茶的生活状态。

希望你足够幸运可以在有生之年遇见。
希望你足够善良和智慧可以在余生幸福。

*《米格尔街》中的短篇《LOVE, LOVE, LOVE, ALONE》张琪翻译的版本译为《只是为了,爱,爱,爱》,王志勇翻译的版本则很直白《爱,爱,爱,孤独》。除了标题,我更喜欢王志勇的整体翻译。

*本篇的很大一部分观点来自《大观念》,墙裂推荐!

👐 The End 🎉

上一篇 读点好的,很有必要 ————《西方名著入门》导言第一部分读后感🏠下一篇《西方名著入门》之《致读者》重点摘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