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野草》的序中说:“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腐朽,我对于这腐朽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我们在生活着,同时我们的现在也正在变成死亡了的过去。我们如何面对这已经,正在并且注定的逝去?这些已经死亡,甚至腐朽的过去是否也让我们有大欢喜?
记得四年前,当我从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对于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一个总的印象是:我大概把握住了这四年,总体上没有虚度这段相对自由的时光。自由往往是具有两面的,就像是置身于无边的原野,你可以没有拘束地朝着任意的方向驰骋,但是同时也可能会伴随着对于正在前进的方向的疑虑和怀疑。所以在一开始就理清对于大学生活的认识并且选定努力的方向就显得很有必要。总体上我觉得大学阶段的目标应该是之后的人生奠定基础。这样的基础是职业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过好人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最根本的则是形成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和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这样的认知的影响下,我没有选择将自己完全限制在所选专业的桎梏之中,从而一头扎进专业知识的深渊,试图掌握某项可能学成之后就已经过时的具体技能。而是野心勃勃的走马观花般的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计算机等领域的一些入门的头部著作和公开课。之后到了大四,因为没有考研的打算,甚至干脆直接利用课上的时间学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东西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之后选择放弃自己的专业,通过自学,走上了成为一名程序员的道路。四年很快过去了,现在回头来看,虽然之后没能完成自己最开始定下的宏大的个人目标,但是我的选择也不曾让自己后悔。当初的选择,和我四年的坚持,为我之后的人生道路提供了一个努力和寻求的方向,同时也因它不曾全然空虚而使我略感欣慰。
毕业之后,我短暂地在家停留了两个月,整理和准备了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资料和技能,拿着我新制作的简历,向着我所憧憬的方向,一路南下,来到深圳。孤身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孤寂感自不必说,而且可以料想到,在我从事全新的专业而且全然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一开始找工作不是很顺利,也就在情理之中的了。之后我一面准备着安顿下来,一面继续为找工作奔波着。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我终于拿到了一个小公司的 offer,开始了我作为程序员的职业生涯的历程。到现在,不知不觉,又是将近四年了。而在这段时间中,我的生活的唯一的重心就是工作,即使在不工作的空闲时间,也是研究工作相关的一些东西。之前在大学时期练就的长时间坐冷板凳的能力,在这段紧随其后的时间里也因为惯性而继续发挥着作用。所以这种明确的,目标导向的日子也就一天一天很快过去。同时我也发现这种几乎完全的沉浸,使我忽略了对于生活的思考,我的语言也因为长期的单调而越来越贫乏,尝到了仿佛是忙碌中虚度的苦果。所以我决定开始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至少在自己的关注点和表达方面做些什么,同时也整理和理清一些自己的看法,而这一篇就是关于生活的。
首先,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我们应该追求幸福的生活,那么什么样的生活是我觉得幸福的生活?我们对于幸福的判断是很主观的,很容易把幸福和快乐等同起来,所以可能千方百计追求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而且这些快乐更多的只是过程的快乐,往往不能带来好的结果。人所体验到的快乐也存在很大差异,可能是强烈的,也可能是平和的;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可以持续较长时间的;例如感官所带来的快乐往往是强烈而短暂的;基于自我实现,有所成就所带来的快乐,则是更平和却更持久的。我不认为快乐之类的情绪感受是衡量幸福生活的一个可靠的指标。生活中的那些突如其来,异乎寻常的美好事物,虽然更能给我们带来非同寻常的心理体验,但这种心理体验却总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般的。我们个人的生活往往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区间内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的。这种生活的常态很大程度上受我们的观念,目标,态度和习惯所影响,而如果这种生活的常态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并且和人的内在追求相一致的状态,就会给人带来幸福的感觉,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生活需要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平衡。物质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工作来获取生活资料,从而保证自己一定的生活水平。我们利用物质来为自己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存环境,也利用物质为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一定的保障。但是我们不能将对物质的追求作为自己唯一的,根本的追求。如果因为一味地追求物质这种只能是作为生活的手段的存在,而忽略了生活本身和对精神的追求,就是本末倒置了。对于精神的追求,不像外在的事物那样易变,可以满足我们作为人的由理性这种天性所提出的要求。当我们停止精神追求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思想越来越僵化,语言越来越贫乏,失去了对于美的感受力,生活也就越来越单调无趣。我们可以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社会并没有提供一个有利于人的精神追求的外在环境。科学和技术力量的崛起和发展,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但是如果我们无限制地放大物质所带来的好处,就会使自己在一味追求物质的同时,失去享受生活该有的心态和对自己该有的精神关照。此外也存在人被物化的危险,人被作为手段的物质所反噬,最终沦为物质的奴隶,这样的危险随着技术和资本的非理性繁荣,而被逐渐放大。所以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利用对于精神的追求,来反抗这种趋势和力量,从而减少或者消除其带来的影响,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生活需要目标来指引方向。目标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调整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人的生活常态。短期目标所带来的这种影响更为显著。但是我们却往往倾向于过度放大我们追求的这些短期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影响和价值,从而使自己忽略了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更重要的生活的本身。目标可以带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同时也可能使我们错过沿途的风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其实是不能两全的。更重要的目标,是为我们人生的旅途找到方向,这样的方向的重要性或者价值不在于它是绝对正确的方向,而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方向,使得我们进入到了不畏艰险的前行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根本的困惑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想要解开由无知带来的困惑,通过拨开无知的迷雾,探寻真相,寻求对于世界和自己更多的了解,通过怀疑的训练,唤醒一颗自由开放的心灵。
我们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把握自己的生活?我们觉得自己拥有自由意志,我们认为大多数时候自己都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我们往往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将坏的结果归罪于他人和运气。面对着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生活,我们所能拥有的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能区分出哪些是自己把握的,哪些是自己不能把握的,然后尽力将能把握的做到最好。所以我们要注重过程,而看淡结果。我们相信好的目的和行为,通常能带来好的结果,但是却不能奢望总是带来好的结果。生活最好的姿势,就是我们在追求着本身,我们无法确定和把握追求的结果,但是我们“在追求着“的过程是确定的。而这种在路上的状态,就是我们对于生活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