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莫言的演讲集《讲故事的人》,他提到促使他成为作家的两大因素是:饥饿和孤独,当然还有那个曾直截了当地伤了他的心,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隔壁铁匠家的小姑娘。因为饥饿,因为听说作家可以每天吃三顿肥肉馅的饺子。还因为他小小年纪就体会到的深深的孤独,他是这样描述这段孤独的:
我的家乡高密东北乡是三个县交界的地区,交通闭塞,地广人稀。村子外边是一望无际的洼地,野草繁茂,野花很多,我每天都要到洼地里去放牛,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已经辍学 所以当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里读书时,我就在田野里与牛为伴。我对牛的了解甚至胜过了我对人的了解。我知道牛的喜怒哀乐,懂得牛的表情,知道它们心里想的什么。在那样一片在一个孩子眼里几乎是无边无际的原野里,只有我和几头牛在一起。牛安详地吃草,眼睛蓝得好像大海里的海水。我想跟牛谈谈,但是牛只顾吃草,根本不理我。我仰面朝天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缓慢地移动,好像他们是一些懒洋洋的大汉。我想跟白云说话,白云也不理我。天上有许多鸟儿,有云雀,有百灵,还有一些我认识它们但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叫得实在是太动人了。我经常被鸟儿的叫声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想与鸟儿们交流,但是它们也很忙,它们也不理睬我。我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悲伤的感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首先学会了想入非非。这是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许多美妙的念头纷至沓来。我躺在草地上理解了什么叫爱情,也理解了什么叫善良。然后我学会了自言自语。那时候我真是オ华横溢、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而且合撤押韵。有一次我对着一棵树在自言自语,我的母亲听到后大吃一惊,她对我的父亲说:“他爹,咱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了?"后来我长大了一些,参加了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进入了成人社会,我在放牛时养成的喜欢说话的毛病给我的家人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我母亲痛苦地劝告我:“孩子,你能不能不说话?”我当时被母亲的表情感动得鼻酸眼热,发誓再也不说话,但一到了人前,肚子里的话就像一窝老鼠似的奔突而出。话说过之后又后悔无比,感到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教导。
作为可能是中国最会讲故事的人,作为中国因为讲故事而获得世界文学最高荣誉的人,莫言为我们描绘了他童年时经历的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很特别甚至是很宝贵的孤独经历,打动我的就是他描述的这个场景:”一望无边“的原野,散落着几只只顾埋头吃草的牛,天空中点缀着几朵白云,间或掠过单只或几只结伴而行的叽叽喳喳的小鸟,这宝贵的”交流“,让孤单的,没有作为现代人最佳伴侣的手机陪伴的牧牛男孩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躺在草地上,看着白云缓慢地移动,感知到时间的流逝。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他唯一能运用的就是自己的大脑,就是自己的想象,于是他想入非非,他理解了爱情,理解了善良,于是他自言自语。其实这里说他理解了爱情,理解了善良,单从这里看可能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另外的演讲有介绍,他此时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周围人家可以借阅的书,听了很多很会讲故事的爷爷,奶奶,爸爸讲的农村的奇幻故事。于是在这孤独的时刻,那些东西发酵,组合,成了他天马行空的材料。正是因为小小年纪的他深深的体会和了解了这人类与生俱来,不可遏制的孤独,所以他理解了爱情,这个本不应该是他这个年纪可以理解的东西。因为最好的爱情是两个灵魂深深的契合,从而可以抵御这仿佛作为人宿命般的的孤独。这个关于孤独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老人与海》里面描述的关于老人在海上捕鱼时的孤独,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老人背负着钩住了深海中尚未谋面的一条大鱼的钓绳,就像是和自己年轻时那场惊心动魄的掰手腕比赛一样时时刻刻的较着劲,他的小船就这样一直被牵引着朝向未知的远方,身体上的挣扎与疼痛时时折磨着他,但是更难让他忍受的是孤独,他一再的想到:要是那个男孩此刻在这里该多好呀。他就想小时候的莫言一样,也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在一个人的大海上大声的说话,企图赶走潜藏在脚下的深海中可能随时将他吞没的孤独。此外,有一个细节,他提到他羡慕那些可以在出海的时候随船携带一个收音机的富人,这样就可以轻易的驱散孤独。但是,正是这样的孤独成就了莫言,也成就了海明威笔下的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老渔夫。
人生而孤独。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的思想如此自由。使得我们远比其他动物更能意识自身与环境的存在,同时我们又作为社会性动物,与其他个体的交流是我们很基本的需求。对自身处境的意识和交流的需求,导致我们很容易在一些无所事事,没有和外界交流的时刻感到孤独。但是当你有事可做,当你的意识被占据时候,就不会感到孤独,正如当你感觉不到时间,反而时间“过得很快”一样。孤独会给人带来一种失落感,我们都害怕这种感觉,尤其是在闲暇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找到某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对抗这种孤独的感觉。这些方式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玩耍或者休闲。
玩耍,也可以分为两种:可以是让我们恢复精力的消遣;也可以是纯粹的为了娱乐而娱乐。消遣是一种克制的,良好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恢复活力,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其他活动中。同时在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大众娱乐空前发达的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方式来娱乐。比如那些想时刻抓住你注意力的社交网络,短视频,信息流,网络游戏等。这些我们触手可及的,新颖的,拥有丰富内容的娱乐方式,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消遣。但是同时我们也可能会轻易地沉迷于这些娱乐中,更糟糕的是开发这些娱乐方式的厂商也往往刻意将其产品设计成让我们更容易沉迷的形式。因为这些大部分以广告收入为基础的公司,会将其用户的注意力和使用其产品产生的用户个人数据甚至包括由算法生成的用户行为预测作为产品贩卖给广告商,所以我们在使用这些娱乐的时候可能不只是付出了时间,精力,个人数据,甚至会焦虑和沉迷。
例如社交网络。在当今的社会,社交网络极大的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障碍,可以将你所有的人际关系仿佛直接推到你的面前,使得随时随地的“面对面”交流成为可能。这种便利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个坏的方面是它提高我们交流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交流的质量。因为良好有效的交流,往往需要交流双方投入很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因为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其本身可能就存在一些歧义,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更准确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此来更有效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良好的交流本身要求我们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当你同时面对那么多的交流,当你应接不暇的时候,交流的质量往往就会下降。你就只能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所以这种状态下的社交网络,虽然提高了我们交流的效率,却不会让我们感到更加幸福,可能反而是更焦虑和沮丧了。
短视频和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浏览应用,其简洁的交互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指的滑动就能毫不费力的被困在无尽的信息流中。它们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使其如此容易获得,它们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又如此有趣而丰富,在这样的一个个多巴胺小糖果的奖励下,用户很容易陷入沉迷,导致其牢牢占据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甚至是“大块的”时间,而且这些匆匆滑过的信息本身可能就不具有太多的价值,即使它具有价值,也因为你很快就被下一条信息吸引而来不及更多的思考而不能充分的吸收这些信息中的价值。所以这就使得这种信息的快速浏览行为变得很无脑,你仿佛成了手机的垃圾信息扫描器。
还有另外一种纯粹的娱乐方式就是电子游戏。选择恰当的游戏类型,合理控制游戏时间,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消遣方式。但是如果长时间的过度游戏,因为你只是一味的反应,反而会让你感觉精疲力尽。
以上这些比较现代的消遣或者娱乐方式,运用得当,也许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孤独。但是,如果做不到合理而适度的利用这些方式(这往往很难,因为它们的设计本身就含有让用户沉迷的目的),那么则会得不偿失。
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得以逐步从生产活动中解脱出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于是如何利用闲暇,如何对抗闲暇时候的孤独,这几乎就成了所有现代人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指导如何合理的利用闲暇也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一个目的。应该树立一种观念:玩是为了恢复活力去工作,工作是为了得到时间可以休闲。而休闲是最接近幸福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偏向于休闲类的活动而不是纯粹的娱乐。休闲类的活动是那些可以在道德,智力和精神上获得成长的那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实现人格上的完善,履行其道德和政治义务。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不具有强迫性。这些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学习,各种形式的思想,为了提高心灵而不是消磨时间的阅读,创作各种作品,艺术作品,写书,画画,摄影,欣赏艺术作品,学习为目的的社交,联络感情的社交等。多从事休闲类的活动,进而树立通过终身学习的观念来追求理解力,真知灼见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能越来越清晰,客观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